AFLP初析小豆栽培和野生变种(Vigna angularis var.angularis and var.nipponensis)间演化与地理分布关系

2003 
利用12对AFLP引物,以饭豆标准品系M00作对照,对来自中国、日本、韩国、尼泊尔、印度、不丹的146份小豆栽培种(Vigna angularis var.angularis)和野生种(Vigna angularis var.nipponensis)种质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,得到313条多态性带.据AFLP多态性数据绘制的聚类图,可区分其中的143份种质,表明小豆物种(Vi-gna angularis)存在足够的遗传多样性,可用于资源材料的准确鉴别与分类.鉴于此,采用新开发的利用AFLP数据揭示核苷多样性的Innan's进化树分析方法,进一步将146份小豆资源分成7个明显不同的地理演化群,即中国栽培种、日本栽培种、日本综合群-韩国栽培种、中国台湾野生种、中国野生种、尼泊尔-不丹栽培种和喜马拉雅野生种演化群.就上述地理演化群的遗传多样性、地理分布以及野生种与栽培种之间可能的演化关系进行了分析,初步认为栽培小豆至少应当有4个不同类型的野生祖先和3个不同的地理起源.
    • Correction
    • Source
    • Cite
    • Save
    • Machine Reading By IdeaReader
    0
    References
    0
    Citations
    NaN
    KQI
    [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