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液细菌感染儿童白细胞体积、传导率、光散射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

2011 
目的:探讨儿童血液细菌感染时白细胞体积、传导率、光散射(VCS)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。方法:选择50例血液细菌感染儿童(血培养阳性)和40例健康对照组,应用Coulter LH 750血液分析仪获得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、淋巴细胞、单核细胞VCS参数,比较VCS各参数与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相关性,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(ROC)曲线比较各参数对儿童血液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。结果:在儿童血液细菌感染组的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(MNV)、单核细胞平均传导率(MMC)、淋巴细胞平均传导率(MLC)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(152.07±11.79比142.54±3.86;123.63±6.19比118.98±1.37;114.19±5.57比109.76±1.26)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均〈0.05);中性粒细胞平均光散射(MNS)值、淋巴细胞平均光散射(MLS)值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(128.76±9.92比142.23±4.37;60.09±6.24比71.13±2.28),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(P均〈0.05)。白细胞计数及其他的VCS参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。通过分析ROC曲线下面积(AUCROC)从大至小依次为MLS(0.937)、MNS(0.932)、MLC(0.808)、MNV(0.785)、MMC(0.706)。儿童发生血液细菌感染时,当MLS的临界值取67.45,其灵敏度为92.3%,特异度为88.2%;当MNS的临界值取138.25时,其灵敏度为84.6%,特异度为82.4%。通过序列试验方法进行MLS和MNS的诊断性试验,可使儿童血液细菌感染的诊断特异度提高至97.9%。结论:在儿童发生血液细菌感染时,VCS参数能反映其白细胞的形态学改变,通过MLS和MNS序列试验可提高儿童血液细菌感染诊断的特异度,可以指导诊断和治疗。
    • Correction
    • Source
    • Cite
    • Save
    • Machine Reading By IdeaReader
    0
    References
    0
    Citations
    NaN
    KQI
    [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