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西山不同海拔油松林PM 2.5 浓度及叶片吸附量变化规律

2017 
以北京西山不同海拔梯度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,对油松林PM 2.5 浓度变化和叶片PM 2.5 吸附量进行分析,并应用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海拔油松叶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,阐释叶片吸附PM 2.5 差异。结果表明:随着海拔升高PM 2.5 质量浓度逐渐降低,不同海拔油松林PM 2.5 质量浓度日变化均呈典型的双峰曲线,7:00和19:00是一天的两个峰值,最小值出现在13:00-15:00左右;从不同月份看,不同海拔油松林PM 2.5 质量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的2月,最低值在8月;不同海拔油松林PM 2.5 质量浓度全年均值为84 m((102.28±18.44)μg/m 3 )> 110 m((94.18±18.34)μg/m 3 )> 160 m((81.53±19.23)μg/m 3 )> 230 m((75.39±15.71)μg/m 3 );随着海拔升高单位叶面积PM 2.5 吸附量逐渐减小,每升高50 m,单位叶面积PM 2.5 吸附量降低23.25%,每公顷PM 2.5 吸附量下降26.43%,不同海拔油松林每公顷PM 2.5 吸附量全年均值为84 m((8.61±1.08)kg/hm 2 )> 110 m((7.30±0.94)kg/hm 2 )> 160 m((6.35±0.99)kg/hm 2 )> 230 m((4.34±1.14)kg/hm 2 );处于低海拔的油松叶表面较粗糙,气孔内部和周围聚集大量颗粒物,在叶面形态上更有利于吸附PM 2.5 ,高海拔则相反。高海拔空气质量优于低海拔,低海拔的植物吸附颗粒物多于高海拔。研究结果可为城市造林和森林净化大气提供数据支持。
    • Correction
    • Source
    • Cite
    • Save
    • Machine Reading By IdeaReader
    0
    References
    1
    Citations
    NaN
    KQI
    [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