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北京市空气质量特征及PM 2.5 传输规律

2018 
为研究北京市空气质量特征以及PM 2.5 区域传输影响,通过对比分析北京不同类型空气质量评价点——昌平、官园、古城、东四环、榆垡等监测点的2016年监测数据,探讨了PM 2.5 、SO 2 、NO 2 、CO及O 3-1h 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.采用HYSPLIT模型分析了不同季节的气流来向,并利用WRF-CAMx-PSAT模型定量估算了北京不同季节典型污染过程的区域PM 2.5 传输贡献.结果表明,与2011-2015年相比,2016年北京市气象扩散条件较为有利,气温、能见度、湿度、风速、气压年均值分别增加了5.6%、8.7%、3.6%、-4.0%、0.03%.此外,春、夏、冬三季偏南气流轨迹占比较小,分别为14%、9%和4%.年内变化显示,O 3-1h 4-9月份质量浓度水平较高,PM 2.5 、NO 2 、CO和SO 2 冬季日均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,NO 2 、PM 2.5 和CO 2月份月均质量浓度最低.从空间分布来看,PM 2.5 、SO 2 、O 3-1h 和CO呈现南高北低且非均匀分布,而NO 2 则城区高于郊区.从气象因素与污染物的相关性来看,PM 2.5 与相对湿度、O 3 与温度、CO与相对湿度均呈明显正向线性相关,与SO 2 相比,NO 2 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较好.同时,通过对典型污染过程进行PM 2.5 传输规律的分析发现,北京市PM 2.5 主要来自本地源排放,贡献率达36.4%~56.8%,而河北、天津以及京津冀地区对北京区域传输也较为明显,贡献率分别为22.6%~47.9%、3.16%~17.8%和9.7%~16.7%.
    • Correction
    • Source
    • Cite
    • Save
    • Machine Reading By IdeaReader
    0
    References
    0
    Citations
    NaN
    KQI
    [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