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金午時花屬 (錦葵科) 植物之系統分類學研究

2010 
本研究主要以觀察植物外觀形態特徵並配合微形態特徵、數量分類及地理分布等資料,針對臺灣金午時花 (Sida L.) 植物進行分類研究。結果發現在營養器官方面以莖的習性、葉形及被毛情況可區分至組的階層,其中葉大小及葉形變異大無法作為穩定的分類依據,但葉表皮及毛狀物的形態特徵,則相對穩定且分組結果支持Freyxell (1985);在繁殖器官方面以花冠形狀與大小、雄蕊與雌蕊數、果形狀、分果片及花粉等外觀形態特徵可有效的區分至種的階級。在花粉形態上,本屬植物種間差異不大,表面紋飾皆為乳突顆粒狀並均勻散布圓錐狀棘刺,具花粉孔且皆為散孔粒,其中在花粉孔數量可明顯分出兩群。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分果片 (mericarps) 的形態特徵可以有效的區分出臺灣金午時花屬植物的每一個種類,可做為本屬植物之最佳分類依據。數量分類結果與外觀形態的結果相同,同一物種皆被歸成一群,但其結果不支持Freyxell (1985) 的分組結果。本研究結果將本屬植物處理為11種 (包括1新種),分列為:細葉金午時花 (S. acuta Burm. f.)、榿葉金午時花 (S. alnifolia L.)、中華金午時花 (S. chinensis Retz.)、澎湖金午時花 (S. cordata (Burm. f.) Borss.)、圓葉金午時花 (S. cordifolia L.)、恆春金午時花 (S. insularis Hatusima)、爪哇金午時花 (S. javensis Cavan.)、薄葉金午時花 (S. mysorensis Wight & Arn.)、金午時花 (S. rhombifolia L.)、刺金午時花 (S. spinosa L.) 及一新種呂氏金午時花(S. lui Tseng & Lin);其中將恆春金午時花由亞種提升至種的階層;將東方金午時花 (S. orientalis Cav.) 併入金午時花中;而刺金午時花則為臺灣一新歸化植物。
    • Correction
    • Source
    • Cite
    • Save
    • Machine Reading By IdeaReader
    0
    References
    0
    Citations
    NaN
    KQI
    [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