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—2018年重庆市主要城区大气PM 2.5 水平与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关系

2020 
[背景] 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,与居民死亡密切相关。 [目的] 探讨重庆市5个主要城区大气PM2.5质量浓度(下称浓度)与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关系。 [方法] 收集2014—2018年重庆市渝中、沙坪坝、南岸、九龙坡和江北五城区居民死因资料、大气污染和气象监测数据,计算五城区每日非意外死亡总数和大气污染物日均浓度。利用广义相加模型,控制长期趋势和季节效应、气象因素(平均温度、相对湿度)及“星期几效应”的影响,建立单污染物模型及多污染物模型,分析PM2.5单独暴露及其与SO2、NO2、CO联合暴露时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短期效应,并按性别分层比较效应差异。 [结果] 2014—2018年重庆市五城区平均每日非意外死亡70人,其中男性、女性分别为41、29人;大气PM2.5日均浓度为51 μg·m-3,超标共计299 d,占15.35%。单污染物模型显示,PM2.5在当天及滞后1~3 d时对居民非意外死亡存在影响,在滞后1 d时效应最大,PM2.5每升高10 μg·m-3时全人群非意外死亡率增加0.62%(95% CI:0.27%~0.97%),其中男性、女性非意外死亡率分别增加0.49%(95% CI:0.09%~0.89%)、0.85%(95% CI:0.39%~1.31%),女性的效应值高于男性,效应差为0.35%(95% CI:0.13%~0.57%)。双污染物模型显示:分别校正SO2、NO2时,PM2.5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效应变弱,甚至消失;校正CO时,效应增强,非意外死亡率增加至0.69%(95% CI:0.26%~1.13%)。在全污染物模型中,仅女性的非意外死亡与PM2.5存在关联,当PM2.5每升高10μg·m-3时女性每日非意外死亡率上升0.77%(95% CI:0.10%~1.44%)。在所有多污染物模型中,女性效应值均高于男性,效应差值范围为0.35%~0.54%。 [结论] 重庆市主要城区大气PM2.5浓度升高可导致居民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,女性更易感。
    • Correction
    • Source
    • Cite
    • Save
    • Machine Reading By IdeaReader
    0
    References
    0
    Citations
    NaN
    KQI
    [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