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环刺螠( Urechis unicinctus )微卫星标记开发及5个地理种群遗传结构分析

2017 
采用高通量测序法从单环刺螠基因组中开发微卫星标记,并通过一个秦皇岛单环刺螠野生群体对其进行多态性评价,利用获得的多态性引物对秦皇岛、烟台、潍坊、青岛、大连5个不同海区的野生单环刺螠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。结果表明:本实验设计的50个微卫星标记能稳定扩增的有38个,其中22个微卫星位点在5个群体中均表现为高多态性,等位基因数( N a )介于24-44之间,多态信息含量(PIC)介于0.921-0.967之间。5个群体总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( N e )范围为6.629-8.850,平均观测杂合度( H o )和平均期望杂合度( H e )范围分别为0.790-0.912、0.851-0.896,大连群体的杂合度最大( H e =0.8962),潍坊群体的最小( H e =0.8510),其中有12个微卫星位点在不同群体中出现显著偏离Hardy-Weinberg平衡的现象。平均遗传分化指数( F ST )表明,群体分化水平处于中等分化水平( F ST 值为0.0880-0.1136);聚类分析显示烟台群体先与青岛群体聚为一支,再与秦皇岛群体聚类,然后跟潍坊群体聚为一支,大连群体单独聚为一支;遗传距离模式(IBD)显示单环刺螠群体的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。本研究开发的22对微卫星标记可以用于单环刺螠遗传结构分析研究,为下一步单环刺螠种质资源保护和人工繁育提供参考依据。
    • Correction
    • Source
    • Cite
    • Save
    • Machine Reading By IdeaReader
    0
    References
    0
    Citations
    NaN
    KQI
    [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