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and agility after 2-week high-intensity footwork interval training in badminton players

2020 
緒論:應以高強度間歇訓練的多少心率百分比應用到專項羽球訓練的強度,仍有待研究探討。此外,科技產品日益盛行在運動科學領域,也似乎被認為是有助於運動員訓練的工具。然而,科技產品對於專業競技訓練的效益仍有待驗證。因此,本研究探討2週高強度羽球步法間歇訓練輔以燈號訓練系統(FTS)對最大攝氧量(VO_(2max))、羽球敏捷測驗(BAT)、心跳率(HR)、運動自覺努力程度(RPE)以及血乳酸濃度(La)的影響。方法:16位大學羽球校隊運動員隨機分派於實驗處理(高強度羽球步法間歇訓練結合燈號訓練系統)或控制處理(高強度羽球步法間歇訓練未結合燈號訓練系統)進行2週訓練。於訓練前、後測驗VO_(2max)、BAT、HR、RPE和La。結果:2週高強度羽球步法間歇訓練可達到87.9%-91.1%最大心跳率。訓練後,實驗與控制處理之間的VO_(2max)未達顯著差異(p > .05)。然而,實驗處理的後測比前測增加11%(前測vs.後測:40.4 vs. 44.9 ml.kg^(-1).min^(-1),p < .05),控制處理的後測比前測則增加7%(前測vs.後測:40.5 vs. 43.3 ml.kg^(-1).min^(-1), p< .05)。在羽球敏捷測驗結果,實驗與控制處理在V字型步法(p = .962)、左右步法(p= .666)以及隨機步法(p = .718)表現上未達顯著差異,可是兩種處理在後測的羽球敏捷測驗總時間顯著比前測減少 6.8%(p < .01)。兩種處理在後測的平均心跳率與血乳酸濃度未達顯著差異(p > .05)。然而,兩種處理於後測的運動自覺努力程度皆顯著低於前測(p< .05)。結論:兩週高強度羽球步法間歇訓練後,不論是否採用燈號訓練系統,對於大學羽球校隊運動員的有氧表現與敏捷能力的效果相當,因此教練可擇一方式應用於羽球運動員的短期高強度間歇訓練。
    • Correction
    • Source
    • Cite
    • Save
    • Machine Reading By IdeaReader
    0
    References
    0
    Citations
    NaN
    KQI
    [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