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ptimization of the 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 of the Mandarin Chinese Version of 10-Item Voice Handicap Index

2017 
研究目的/背景:嗓音障礙指標(voice handicap index, VHI)發展於1997年,為了便於臨床使用,10項嗓音障礙指標(VHI-10)於2004年由Rosen等學者提出,從嗓音障礙指標中濃縮出10題,其效度與信度不僅和嗓音障礙指標相近,且病患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。華文版VHI-10發表於2011年,但其對應之最小臨床重要差異(minimal clinical important difference, MCID),則未有相關文獻探討。研究方法:本研究以病歷回溯方式分析2011年9月到2015年3月在亞東醫院耳鼻喉科因嗓音異常就診之病患,收集病患治療前後的VHI-10分數(華文版),並以兩種方式探討MCID。方法一為分析資料分布之標準差(distribution-based method),取0.5個標準差之距離當作MCID;方法二則以病患自評之症狀改善與否當作標準(anchor-based method),計算VHI-10在不同MCID下之敏感性(sensitivity)與特異度(specificity),並以Youden index選擇最佳之切點值。結果:本研究收納之1,115個病人中,有806個病人於兩次追蹤期間自評嗓音狀況有進步,其標準差為8.34,取0.5個標準差則可定4分為VHI-10之MCID。第二個方法則取VHI-10前後差異1至10分作為MCID之候選值,結果顯示以4分作為切點時,敏感度與特異度之加總可達最大值(敏感度66.4%,特異度77.2%),ROC曲線下之面積(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)為0.783。結論:本研究以兩種方式求得華文版VHI-10之MCID可訂為4分;換言之,當患者於治療後VHI-10分數進步大於等於4分時,可視為該進步程度有臨床上之顯著意義。臨床醫師可採用本研究成果於日後判讀VHI-10分數,但應用在咽喉腫瘤個案上則仍需後續研究佐證。
    • Correction
    • Source
    • Cite
    • Save
    • Machine Reading By IdeaReader
    0
    References
    4
    Citations
    NaN
    KQI
    []